湿水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章 宋玉登徒好色赋 高低之辩显机锋—析文学修辞的预期诱导术,堪破三千世相,湿水的石头,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妙笔能移泰山重,
舌绽莲花倒西东。
高低相较风云变,
唇齿之间定雌雄。
章华台上的舌战
楚襄王宴饮章华台,酒过三巡,登徒子突指宋玉:“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满座寂然,宋玉却抚掌而笑:“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话音未落,席间已窃窃私语。宋玉不疾不徐,描摹东家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的绝色,转而讥讽登徒子:“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最后掷地有声:“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这场辩论,胜负早定于开篇的“预期锚点”。宋玉深谙人性弱点——世人惯以对比定是非。他先将审美标准推向极致,再以登徒子妻丑反衬,正如《鬼谷子》所言:“欲高反下,欲取反予”,在听者心中植入扭曲的评判标尺。
修辞陷阱的三重奏
细剖《登徒子好色赋》,暗藏预期诱导的精妙机关:
其一,概念偷换。将“好色”从道德评判转为审美能力,东家女再美,“三年未许”反证自己清高;
其二,标准重构。用“东家之子”设定完美标杆,使登徒子对丑妻的忠贞变成“饥不择食”;
其三,情绪裹挟。描述登徒子妻“蓬头挛耳”时,辅以嫌恶神态,激发明里暗里的优越感。
这般话术,在《战国策》中苏秦说齐王时更显凌厉。他先夸大齐国强盛:“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待齐王飘然,忽转话锋:“然秦若出函谷,大王之都危如累卵!”这“捧杀接棒喝”的套路,恰似先给人云端幻境,再抽去脚下阶梯。
文墨江湖的预期刀
长安科举考场,举子作策论深得宋玉真传。论及治水,先虚构大禹时代“洪峰万丈”的恐怖,再夸当朝“疏浚三尺”的圣明。考官朱笔频点,竟不知被“对比预期”牵了鼻子。
书肆话本更藏玄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冯梦龙先写李甲薄幸,再让十娘当众抛宝投江。读者捶胸顿足间,早忘了李甲当初也是受害者——作者用“负心汉”的预期框架,悄然篡改是非曲直。这手法,恰似苏州评弹里“先抑后扬”的扣子,听得茶客们又恨又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