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章 诛心问罪录,堪破三千世相,湿水的石头,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三寸舌上滚惊雷,字字如刀剜心肺。借得圣贤三分理,九重罗网困蛾眉。\"
诗狱惊魂
绍兴书院的晨钟还未响彻,学子沈墨已被绑在\"思过柱\"上。山长周道衍抖着诗稿厉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此谤讪朝政,该当何罪!\"那诗稿本是沈墨抄录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此刻却被朱笔圈出\"朱门\"二字,成了\"影射圣上\"的铁证。
廊下学子噤若寒蝉。三日前,沈墨在策论中写\"官仓鼠硕\"四字,周道衍便已冷笑:\"《礼记》云‘刑不上大夫’,尔等寒门竖子,也配议论朝政?\"此刻他高举《论语》,阳光透过\"子不语怪力乱神\"的纸页,在沈墨脸上投下血字般的阴影。
文字织罗网
这般构陷手法,恰似《儒林外史》中汤知县断案的翻版。当年严贡生强占田产,反诬佃户\"毁坏圣人牌位\"。周道衍更胜一筹——他将文字狱与道德审判熔铸,用圣贤书页打造诛心利刃。
藏书楼暗室里的\"罪证库\"道破玄机:凡触犯权贵的诗文,皆被标注\"心术不正\";逢迎之作则盖上\"忠孝可嘉\"的朱印。正如《红楼梦》中贾雨村乱判葫芦案,用\"护官符\"替代律法。当学问沦为刑具,书斋便成了吃人的修罗场。
诛心春秋笔
沈墨的\"罪状\"在三天内传遍江南。茶楼里说书人添油加醋:\"那沈生夜宿青楼时狂言‘圣人亦有错’!\"妓馆老鸨作证:\"他确曾撕毁《女诫》!\"这些谣言皆出自周道衍门生之手,他们用《春秋》笔法将琐事升格为\"大逆\"。
这般手段,与《金瓶梅》中西门庆陷害来旺如出一辙。周道衍的高明处在于将私怨包装成公义:\"今日不惩此獠,他日必成乱党!\"学子们为自保,纷纷在联名状上画押,恍若当年嵇康赴刑时,三千太学生上书请命的荒诞倒影。
墨池现惊雷
转机出现在游方郎中陆九霄夜探书院那晚。他翻过院墙时,正撞见周道衍与书商密议:\"新注的《四书集注》须删去‘民为重’章...\"三日后,书院照壁突现血书,内容竟是周道衍科举时的策论——文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句子,被朱笔批注\"妄议朝纲\"。
陆九霄在诗会上当众发难:\"山长二十年前的文章,今日读来竟字字反动?\"周道衍强辩\"少不更事\",郎中却亮出最新刊印的《圣学正源》:\"这删改版《孟子》,可是山长的手笔?‘民贵君轻’章怎不见了?\"
以子之矛攻
秋决日前夜,陆九霄在狱中为沈墨讲授《韩非子》:\"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今日方知韩非之智!\"言罢递过诉状:\"明日公堂,你只需背《论语》三句。\"
次日公堂,沈墨昂首背诵:\"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此乃学生志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