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57章 不知道多伤脑筋,职场新人之外贸员,羽衡,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事实上,对储物盒销售情况密切关注的人远不止贾勇一个。在广交会上,许多厂商都对这一热门产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迫不及待地想要在接下来的展会上推出类似的产品。
当一个新的畅销商品崭露头角时,往往会引发众多厂商的竞相仿制。然而,出口储物盒的参展商对此并不担忧。他们早就预料到,这种技术门槛较低的产品,任何人都能够轻易仿制,即使申报了专利也无济于事。
面对这种情况,这家参展商采取了一种独特的应对策略——不断推陈出新。通过持续推出新颖的产品,来保持市场竞争力,吸引外商的关注。
贾勇的软工厂思路,正是源于他在广交会上的这段经历。他认识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单纯依靠仿制他人产品难以取得长期成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给季总的报告中,贾勇还对公司的发展道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并不建议公司走工贸一体化的道路。
在贾勇的分析中,走工贸一体化转型道路的部属外贸公司中,只有从事化工和有色矿产业务的外贸公司在工贸一体化转型方面取得了相对成功。而那些试图转型为加工生产型企业的外贸公司,他们的工贸一体化转型,大多以失败告终。
贾勇的师父陈淑娜,对建立生产型企业持有强烈的反对意见。她在北京外贸工作期间,目睹了北京外贸投资的众多加工生产型企业,最终无一例外以失败告终的惨状。
尽管陈淑娜主持的广西铅锌矿项目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果,但她本人却感慨万分。据她所言,在这个项目中,所经历的各种困难和挑战简直可以用“九死一生”来形容。能够最终实现达产,实在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情。
贾勇对季总主张的跨国综合商社模式同样不抱乐观态度。他认为,搞跨国综合商社需要很强的资本运作能力,在华艺国贸公司投资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钻国家政策空子,搞变通,仓促决定走跨国综合商社的道路,未来的发展前景恐怕会相当黯淡。
贾勇在给季总的报告里,把话说得非常直白。季总让其他大学生外贸员传阅贾勇的报告时,大家都不敢相信这是贾勇写的。贾勇这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怎么敢这么评价季总制定的发展规划。
季总是个难得的开明领导。她知道年轻人说话有口无心。大学生外贸员是季总一手选拔进公司的培养对象,他们对华艺国贸公司历史上的事不了解,没有思想负担,更没有私心杂念。
季总不会因为大学生外贸员的议论就动摇了发展跨国综合商社的规划,她反而希望能够收集大学生外贸员们的不同意见,为跨国综合商社发展规划拾遗补缺。
兰天磊的俄罗斯分公司是在季总的支持下华艺国贸公司建立的第一家海外分支机构。为了能让俄罗斯分公司运转起来,季总不知道伤了多少脑筋,下了多大功夫,打了多少补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