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大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2章 市场调查,主角是教授的女儿,变异大米,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东四分局的挂钟不紧不慢地走着,指针逐渐指向下午四点。林默坐在办公桌前,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眼睛有些发酸。他轻轻揉了揉眼睛,然后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身体。
他走到档案柜前,将最后一份户籍登记表仔细地归入相应的位置。回到分局已经整整一周了,这一周里,他每天都在处理一些琐碎的案件,比如邻里纠纷、小偷小摸等等。这些案子虽然不大,但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调查和处理。
与之前追查张春来时的惊心动魄相比,现在的工作简直就是一潭死水,毫无波澜。每天都在这小小的分局里,处理着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让人感到无聊透顶。
就在林默准备坐下休息一会儿的时候,年轻民警小刘突然像幽灵一样探头进来,打破了这一室的宁静。他的声音有些急促地说道:“林局,东四牌楼那边又抓了几个倒卖粮票的。”
林默抬起头,看着小刘,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他定了定神,问道:“王所长怎么说?”
小刘回答道:“王所长问要不要按新规处理?”
林默沉默了片刻,思考着这个问题。他的目光缓缓地落在了墙上那幅“严厉打击投机倒把”的标语上,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责任感。
过了一会儿,林默终于下定决心,说道:“先关二十四小时,查清来源再说。”
小刘点了点头,转身出去了,留下林默一个人坐在椅子上,若有所思。
林默重新坐回椅子上,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窗外的槐树上。那棵槐树已经有些年头了,树干粗壮,枝叶繁茂。一阵微风吹过,几片枯黄的树叶飘飘悠悠地落了下来,轻轻地落在了办公桌的玻璃板上,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
玻璃板下压着一张东四区的地图,上面用红蓝铅笔标注了十几个圆圈。这些圆圈都是近期黑市交易活跃的地点,林默每天都会仔细研究这张地图,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线索。
上周各派出所的治安情况汇总已经整理完毕,林默将这一摞厚厚的文件推向了长桌对面的豆爱国,并特别提醒他重点看第三页。
豆爱国心领神会地迅速翻到了指定的页面,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眉毛逐渐拧紧。作为治安科的副科长,他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立刻察觉到了其中的异常。
原来,在这一页详细记录了连续发生的三起五金店被盗案,而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些案件中丢失的物品竟然都是起重机滑轮组的零件。
“这可不像是普通小偷会盯上的东西啊。”豆爱国不禁低声说道,他的手指在案件详情上轻轻点了点,继续说道,“特别是这个编号 dYJc-0315,明显是厂矿专用的。”
林默微微颔首,表示同意豆爱国的看法。一个月前那个永定河畔的清晨,张春来交代的“铁匠铺计划”、第一机床厂的起重机,以及那个始终未曾露面的“掌柜”,这些记忆如同电影般在他脑海中闪现。
“爱国,下午跟我去趟东四市场吧。”林默果断地合上了文件,然后站起身来,“记得带上相机。”
散会后,户籍科的老王小心翼翼地推开会议室的门,探出半个身子,轻声对林默说道:“林局,刚接到通知,明天市局要来检查治安档案,而且是罗部长亲自带队哦。”
林默正专注地看着手中的文件,听到老王的话,他手中的钢笔微微一顿,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了。自从张春来案被市局特别调查组接管后,林默就被“发配”回了东四分局,而罗部长这个时间点来检查,实在是让人觉得有些过于巧合。
林默的眉头微微皱起,但他很快恢复了平静,若无其事地应道:“知道了。”他的声音平稳,没有丝毫的波澜,让人难以察觉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等老王走后,林默迅速起身,走到门前,毫不犹豫地将门锁上。然后,他回到办公桌前,从系统空间中取出那个早已准备好的牛皮纸档案袋。
档案袋里装的,是他偷偷保留下来的审讯记录复印件。这些记录中,包含了张春来供出的同伙名单,而其中一个名字,让林默格外关注——第一机床厂保卫科的赵卫国,外号“刀疤赵”。
林默凝视着档案袋,心中暗自思忖着。这个“刀疤赵”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他与张春来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下午三点,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林默的办公桌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林默换上了一件半旧的蓝布褂子,看上去就像一个普通的市民。他的搭档豆爱国也同样身着便装,两人一同走出了分局。
他们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就像普通的顾客一样,悠闲地晃进了东四黑市。这个黑市隐藏在胡同的死角里,虽然位置有些偏僻,但却异常热闹。
集市里人声鼎沸,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独特的交响乐。倒卖粮票的、修理收音机的、卖散装白酒的摊位紧紧地挤作一团,让人眼花缭乱。
“林……老林,那边。”豆爱国突然用胳膊肘碰了碰林默,然后伸出手指向不远处一个卖五金零件的地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