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的古源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1章 开棺验骨,不第河山,南沙的古源天,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开封府衙役手中的鹤嘴锄刚触到青砖墓室,就迸出一串火星——这是《营造法式》记载的\"铁骨坟\",用糯米浆混着磁石粉浇筑而成。陈砚秋的断簪在墓门前剧烈震颤,簪尖所指的封门石上,朱砂绘制的二十八宿星图已褪成暗褐色,唯有\"文昌星\"位置残留着新鲜的靛蓝墨迹。
\"寅时三刻,启墓验骨。\"提刑官周肃的声音混着秋雨,他手中捧的不是圣旨,而是块鎏金铜版——上面阴刻着七位状元的谥号,每个名字都被朱砂划去,改写成流放者后裔的姓名。衙役们撬开封门石的刹那,墓道里涌出股带着松香味的阴风,风中裹着的不是腐气,而是贡院特有的陈墨气息。
薛冰蟾的银刀横在墓门前。刀刃刚触及气流,就结满细密的霜花——这是《洗冤录》记载的\"怨气凝霜\"异象。她蹲身检查墓砖缝隙,指尖刮下的不是泥土,而是混着丹砂的骨粉,颗粒在油灯下泛着诡异的蓝光。
\"磁石铺路。\"赵明烛的异色瞳孔在黑暗中微微发亮。他手中的浑天仪残环突然吸附到墓道墙壁,青铜与磁石相触处迸出几点火星,照亮了甬道两侧的壁画——穿各朝官服的\"阴考官\"正进行着某种仪式,他们围着的石案上摆放着七具微缩棺材,棺面刻着的年份与《黜龙簿》记载的科举大案完全吻合。
墓室中央并列摆放着七具柏木棺椁。最新那具棺木上的金漆尚未剥落,棺头贴着的黄麻纸写着\"天禧三年状元王珩\",但\"王\"字的横笔明显是后补的——与王珩尸体颈部最深的割伤走向一致。当衙役撬开棺钉时,棺缝中突然渗出靛蓝色液体,在青砖地上画出完整的江南贡院平面图。
\"验骨。\"周肃戴上了特制的麂皮手套——这是宋代法医验尸的标准装具。棺盖掀开的瞬间,所有人都僵住了:王珩的遗骨穿着整齐的朱色官服,但右手位置空空如也,缺失的指骨处放着一方玉圭——圭面上用针尖刻着《景佑黜落录》的残句:\"七杀代文,骨血归北\"。
陈砚秋的断簪突然飞向遗骸。簪尖刺入玉圭的刹那,棺内腾起带着墨香的烟雾。烟雾中浮现出王珩临终前的景象:他挣扎着从枕下取出玉圭,用指甲刻完最后一道笔画后,将圭塞入自己缺失的指骨位置。而虚影中闪过的那只递刀的手,小指第二节明显缺失——与韩似道的特征完全一致。
薛冰蟾用银刀挑开官服前襟。遗骸的胸骨上刻着北斗七星图案,每颗星的位置都钉着根银针——正是\"七杀针\"。当赵明烛的浑天仪残环靠近时,银针突然颤动,针尾缀着的黑色骨珠相互碰撞,发出编钟般的清响。
\"看颅骨。\"周肃的声音突然紧绷。王珩的天灵盖上有处规则的圆形孔洞,洞缘光滑如镜——这是活体取骨才有的特征。孔内塞着团鱼鳞纸,展开后是半页《星变应验录》,记载着天禧三年殿试当天的异常天象:\"彗星袭昴,文昌暗淡\"。
卯时的晨光透过墓道口射入。陈砚秋怀中的断簪突然发烫,他掏出残段时,发现裂口处露出丝银光——是极细的磁石丝,正指向最陈旧的那具棺椁。衙役们撬开淳化三年的状元棺时,棺木竟发出琴弦崩断般的脆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