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半道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7章 拾遗,大明第一相,半半道人,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步蟾活动了一下脚趾头和脚踝,见没啥事儿,便继续往前走。

“不对,那玩意儿规规整整的,不是野石。”

李步蟾又转身回来,蹲下一看,石头露出来的一角,方方正正,还刻着莲枝纹的边,虽然只是一角,但这个他太熟悉了,肯定是一方端砚。

伸手摇了摇,摇不动,见旁边有树木的残枝,李步蟾便捡来,将砂土刨来,让这方砚台露出了尊容。

眼前这方砚,造型端正,砚面上横着写了“橘洲怀橘砚”五个篆字。

砚台有楷书铭,是屈原《橘颂》中的几句。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落款是“湘阴麓潜子书斋。”

这麓潜子不知是何许人,这方砚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一方端砚,但李步蟾还是挺高兴。

这是拾遗,妥妥的吉兆啊!

湘水也好,橘洲也罢,都是杜甫暮年流连之地,杜甫的官儿就是拾遗。

这不巧了吗这不是?

李步蟾拿着砚台,乐呵呵地往前走,隔着一片橘园,便可见一座两层的楼阁,想来便是拱极楼了。

拱极就是拱辰,这个名儿也很有意思。

北宋时洛阳出了个王拱辰,少年得志,十九岁就中了状元。

王家是洛阳巨富,盖起了三层的豪宅,跟概念版鸟巢一般,被洛阳民众称为“巢居”。

有趣的是,王拱辰的同年兼连襟是司马光,他被王安石一顿拳脚打回洛阳,闲来无事,便修起了《资治通鉴》。

可司马光是个穷鬼,他冬天烧不起暖气,夏天开不起空调,就挖了一间比地窖大不了多少的地下室,这般躲进地窖成一统的生活方式,就被称为“穴居”。

于是乎,洛阳市井之间,就有了一句俏皮话,“王家钻天,司马入地。”

自己以后是钻天呢?还是入地呢?

“噫吁嚱……咝!真他娘的酸!”

一个声音突兀地从前边传来,声音不大,在寂静的夜空中却分外清晰,将李步蟾吓得一跳。

循声一望,拱极楼上居然挂着一盏灯笼,一个模糊的人影披襟当风,扬起右手,不知将一个什么东西远远的掷了出去。

拱极楼离河面尚远,那物没有落到河中,“噗”的一声闷响,掉在了沙滩上。

“噫吁嚱……”

“洞庭木叶未落时,青橘酸倒秀才齿。

若将此物献考官,必定黜落无异议!”

那人接着咏叹了一句,摇头晃脑地吟出一首妙诗,正觉寂寞,恨无知音赏,只听得楼下传来“啪啪”击掌赞叹之声。

“好诗好诗,陈子昂摔琴赋诗在前,仁兄抛橘赋诗在后,不亦佳话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综武:雪月城剑仙,现世即无敌

随便写写说说

跌下山崖后,觉醒轩辕血脉

田埂小草

快穿:我靠养娃拯救世界

白秞黑

D级冒险者小队

爱喝茶的屑水表

快穿之林芝

芳华不再

娇娇绣娘嘴甜心狠,权臣捧她上位

扎小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