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章 枯荷听雨——白居易“中隐”哲学的解构,堪破三千世相,湿水的石头,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枯荷残叶听秋声,半隐闲云半掩门。

莫道青衫无壮志,胸中丘壑自藏春。”

洛阳履道坊的闲人

长庆四年的洛阳秋雨,打湿了履道坊的青瓦。白居易推开竹窗,提笔写下《中隐》:“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砚台边的药炉轻烟袅袅,仿佛他真成了个病弱老叟。

门外忽有马蹄声近,原是淮南节度使王播差人送来百匹绢帛。乐天颤巍巍扶杖出迎,接过礼单时却指尖微抖——那绢帛暗纹竟是淮盐私运的路线图。老仆欲点灯细看,他摆手制止:“老眼昏花,且收入库房。”转身时,袖中滑落半页《策林》残稿,墨迹未干的“平籴法”三字,悄然混入满地枯荷。

“中隐”的三重帷幕

(一)病骨为盾

元和十年的江州秋夜,白居易在浔阳江头写下《琵琶行》。世人只见“江州司马青衫湿”,却不知他暗中编纂的《白氏长庆集》已悄然传入新罗。这“病退”之策,恰似东汉马援“堆米为山”的故智——表面示弱,实则借养病之机绘制岭南地形。

(二)诗酒作甲

某日东都留守裴度宴客,白居易醉吟:“眼前名利同春梦,醉里风情敌少年。”席间众人嗤笑老翁癫狂,唯刘禹锡瞥见他袖中《钱塘湖石记》的手稿。这般佯狂,正如张旭醉后书《肚痛帖》,癫狂泼墨间暗藏治水良策。

(三)闲职藏锋

任太子少傅时,白居易终日与僧道论禅。某日突访国子监,在《禹贡》残卷旁批注:“治水当疏非堵,治民亦如是。”祭酒浑不知此乃暗讽榷盐法,反赞“白傅批注精妙”。这般“无为”,恰似诸葛亮在隆中耕读,看似闲散,实已谋定三分天下。

官场“枯荷”的生存法则

(甲)金蝉三蜕

大和九年甘露之变前,白居易突患眼疾辞官。当王涯等朝臣血溅大明宫时,他正在香山寺抄写《金刚经》。墨迹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与二十年前《策林》中的税制改革遥相呼应。

(乙)藕断丝连

任杭州刺史期间,白居易疏浚六井却故意留三处淤塞。百姓怨声载道时,他自请罚俸,暗中却将疏浚图纸送入继任者囊中。这般“留白”,恰似顾恺之画人“颊上三毛”——未竟之功反成点睛之笔。

(丙)残荷听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无良少年

知否

百世飞升

白眉罗汉

开局诗道圣子,将科学融入玄幻

路过的假面

系统:我以双修证道

背手装逼13抬手打脸

君恩如梦

满刺霸王龙

股市搬运工

短耳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