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章 以子之矛篇,堪破三千世相,湿水的石头,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崔道陵强辩:\"此乃保存古籍!\"
陆九霄冷笑:\"《孝经》云‘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山长撕去劝谏之章,是要天下人做愚孝之子么?\"话音未落,巡抚派来的督学已拂袖而起。
解经破阵图
崔道陵被革职那日,书院上演荒诞戏码。陆九霄带学子重演《孝经》章句:
扮作曾参的学子突然发问:\"若父母令儿为盗,当如何?\"
\"孔子\"答:\"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此谓‘孝’中有‘智’!\"
围观百姓哄笑中,徐怀瑾当众剪发:\"身体发肤虽受之父母,然才智抱负更当报效家国!\"
这场\"活人解经\",恰似《庄子》庖丁解牛。崔道陵瘫坐在地,眼睁睁看着自己铸造的礼教枷锁,反成刺向咽喉的利剑。
薪火传灯录
三月后,崇文书院更名\"破蒙学堂\"。讲堂不供圣人像,改悬空白长卷,上书陆九霄的警句:\"经者,径也。径可行人,亦可设障。\"徐怀瑾在首讲中说道:\"读经当如韩非子‘参验之道’,以实践量裁书册。\"
崔道陵的紫檀戒尺被熔铸成铜镜,悬于学堂照壁。镜背铭文取自《论衡》:\"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此学者之大患也。\"
崔道陵的\"孝经杀局\",将反向歧视的伪善演绎至极——借维护传统之名,行排除异己之实。生存法则首在\"以经破经\":用施压者的信仰武器反制其身,正如陆九霄用《孝经》的谏诤章击碎愚孝枷锁。
《韩非子》有言:\"夫言行者,以功用为之的彀。\"当道德准则脱离现实功用,必成害人利器。崔道陵题写\"慎终追远\"的匾额,终被雷火劈成焦木。匠人取其残片雕成笔架,裂纹天然形成\"问心\"二字,成为书院新训。
那册被撕的《孝经》流入市井,书贩用补鞋的麻线重缀撕页。顽童们在街角传唱:\"孝经孝经,裹脚布长;剪开瞧瞧,藏着砒霜...\"暮色中,陆九霄的身影渐行渐远,唯有腰间那卷《反经注》在风中哗哗作响,似在回应这千年未绝的诘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