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章 吴越舟师问鼎录,堪破三千世相,湿水的石头,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水龙吟·江烽》
大江浩荡吞云气,战舸劈波裂晓雾。
鸱吻灯红燃夜浪,艨艟影黑断天衢。
莫道水火本无情,且看,吴钩越甲自为书。
谁执巨椽描疆界?涛声,万古江流一卷图。
钱塘潮吼如雷的深秋,吴国水师的鸱吻战船在太湖上排成雁阵。船首狰狞的青铜鸱吻兽口中衔灯,赤色光焰映得水面似血。这夜,大将伍子胥站在楼船甲板上,将一柄断剑掷入波涛,剑刃入水的刹那,暗流中突然浮起千百盏青灯——那是越国潜舟的磷火。在这片无主的浩渺水泽,规则正随着浪涌重新凝结。
《越绝书》载\"夫差习水战于太湖\",却未说透吴人如何在无成法的水域立规。他们给每艘战船配备七色旗:玄旗升则迂回,赤旗扬必强攻,青旗半卷示诈败。更绝的是以船桨击水传讯,左舷三短击表合围,右舷长划一声即散阵。当浪涛吞没金鼓时,水纹便是军令,恰如《孙子兵法》所言:\"水无常形,兵无常势。\"
鸱吻灯下的法典
夫差亲督的夜袭战中,吴军战船突熄所有灯火,唯留鸱吻兽目中的赤晶。越军箭雨袭来时,吴卒竟按晶光折射角度判断敌船方位——红光直射则敌在百步内,散射则敌尚远。这利用光学原理的战术,实则是将神话兽形化作规则坐标,正如《墨子》所记:\"巧传则求其故,法同则观其宜。\"
越人范蠡的反制更显诡谲。他命水性极佳的死士背负铜匣潜游,匣中装满萤火虫。吴军见水下幽光点点,以为龙宫兵至,阵型大乱。其实铜匣开合自有暗号:萤光聚如星则攻,散若沙则退。这场无声的水下博弈,印证了《鬼谷子》的箴言:\"牧人不迷,在其早识。\"
水纹为书涛作印
吴越水师最精妙的规则,藏在战船犁开的浪痕里。伍子胥发明\"水纹密语\":船速快则浪纹细密传急令,船速缓则波纹粗疏递缓报。某次两军对峙,吴军战船突然绕圈疾驰,浪纹交织成方圆阵图,越军竟误认是河伯显灵,不战而退。这种将自然现象化为符咒的智慧,比青铜钟鼎的铭文更具威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