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章 沉香亭北醉花盟——诗酒唱和的代价,堪破三千世相,湿水的石头,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四、草堂秋雨:诗圣笔底的寒光
乾元二年的秋雨浸透浣花草堂,杜甫将《丽人行》的残稿投入药炉。火光中\"炙手可热势绝伦\"的字句扭曲,恍惚化作杨国忠当年的狞笑。屋外,严武派来的小吏正催缴房税,算盘珠响混着茅屋漏雨声,敲碎\"大庇天下\"的残梦。
夔州孤舟上,李白捞起江中月影,忽见水中倒映出沉香亭的牡丹。伸手搅碎幻象,却捞起半片残破战甲——甲上突厥文与当年玉真公主的扳指铭文如出一辙。
安史之乱后的诗坛,成为盛世同盟的祭坛。杜甫的《丽人行》与李白的捞月痴态,恰似对往昔浮华的双重解构。这暗合《周易》\"无平不陂,无往不复\"的天道循环——极盛之际,已埋极衰之因。诗人以血泪为墨,写尽临时联盟的代价。
五、南内秋草:白发宫娥说玄宗
元和元年的蝉声嘶哑,白头宫娥扫着南内落叶,对白居易絮语:\"昔年沉香亭北,李龟年师傅总在曲终时暗拭泪水...\"忽有野狐窜过,撞翻金粟堆前的残烛,烛泪凝成\"天宝\"二字。
李商隐夜宿华清宫,见温泉池底沉着半面铜镜。拭去青苔,镜中竟映出霓裳舞影,俄而裂纹横生,将杨妃容颜割裂成无数碎片。晨钟响时,残镜化为齑粉,随风散入《长恨歌》的诗卷。
晚唐文人的怀旧咏史,为这场旷世诗酒盟写下注脚。宫娥的回忆与诗人的窥镜,揭示临时联盟最残酷的真相:再精妙的权谋,终将被时光碾作尘埃。唯有白居易\"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叹息,如秋草般岁岁枯荣,警示着后世每一场醉眼惺忪的结盟。
警世箴言
《长恨歌》云:\"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道德经》谓:\"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史记》载:\"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北宋汴京的瓦舍里,说书人敲响醒木:\"话说那李白醉写吓蛮书...\"忽有孩童指着窗外惊叫:\"快看!沉香亭的牡丹开了!\"众人望去,唯见暮色中残霞如血,恍惚真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更夫敲响三更梆子时,谪仙人的狂笑与杨妃的啜泣在夜风中纠缠,最终化作朱雀大街的落叶,被晨起的胡商扫入盛放西域葡萄酒的橡木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