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飞花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1章 文化融合,燕山奇谭录,自在飞花1,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唐于西域设立都护府后,这片广袤的西域大地仿若枯木逢春,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安稳与繁荣。都护府积极推行各项有力举措,促使大唐与西域之间的交流日益紧密频繁,文化的传播恰似那轻柔的春风化雨,悄无声息却又润泽万物,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在龟兹城繁华的街头,一座崭新的学堂拔地而起,这是都护府为传播大唐文化精心修建的。学堂内,朗朗读书声此起彼伏。先生手持书卷,正为西域的孩子们讲授儒家经典。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先生一字一句,缓缓诵读。
孩子们虽发音略显生涩,但学得格外认真。其中一个大眼睛的孩子举手问道:“先生,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呀?”
先生微笑着解释道:“这句话是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这不就是君子的品德吗?这儒家思想,教导我们要勤奋学习,真诚待人,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孩子们听了,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这时,另一个孩子又问:“先生,这儒家思想在大唐很重要吗?”
先生点头道:“那是自然。在大唐,儒家思想是立国之本,无数仁人志士皆以儒家的教诲为行为准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若你们学好了,对个人、对家庭,乃至对整个西域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除了儒家思想,诗词歌赋也在西域掀起了热潮。都护府经常举办诗词大会,吸引了众多西域文人雅士参与。
这一日,诗词大会现场热闹非凡。一位身着大唐服饰的西域青年站起身来,高声吟诵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句描绘出我西域壮丽的风光,真乃千古绝句。我虽身处西域,却也为大唐诗词的魅力所倾倒。”
台下众人纷纷鼓掌叫好。一位来自长安的诗人笑着回应:“这位公子对大唐诗词理解颇深啊。诗词之妙,就在于能跨越地域,直抵人心。如今身处西域,见这异域风情,更觉诗词韵味无穷。”
建筑艺术同样是大唐文化的瑰宝,在西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都护府组织工匠,按照大唐风格,为龟兹城修建了一座宏伟的寺庙。寺庙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气势恢宏。
当地一位建筑工匠好奇地问大唐工匠:“你们这建筑样式如此精巧,是如何做到的?”
大唐工匠热情地介绍道:“这飞檐啊,不仅美观,还有实用之处,能让雨水更好地流泻。这斗拱,则是我们大唐建筑的独特技艺,层层叠加,相互咬合,既稳固又富有美感。”
西域工匠连连赞叹:“真是大开眼界,没想到建筑还能如此精巧。我们定要好好学习,将这技艺融入到我们的建筑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