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张仪连横(一)
天民思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6章 张仪连横(一),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天民思想,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战国乱世的滚滚硝烟中,纵横家们以三寸不烂之舌搅动天下风云。魏国安邑的市井街巷间,诞生了一位注定要改变历史走向的人物——张仪。那时的中原大地,学术流派百家争鸣,而最神秘莫测的当属隐居在鬼谷的纵横一派。年轻的张仪与苏秦,怀着对权谋智慧的无限向往,一同踏上了求学之路,拜入鬼谷子先生门下。
鬼谷位于崇山峻岭之间,云雾缭绕,仿若仙境。鬼谷子的讲学之地,四周悬挂着各国地图,竹简典籍堆积如山。在这里,张仪展现出惊人的天赋,无论是剖析天下大势,还是研习游说之术,他都能举一反三,见解独到。而苏秦虽同样日夜苦读,将老师传授的谋略熟记于心,但每当与张仪探讨时,总能感受到对方思维的敏锐与独特,心中不免生出一丝自愧不如。
数年的求学时光转瞬即逝,张仪与苏秦学成下山。此时的天下,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日益强盛,虎视眈眈地望着东方六国。苏秦率先踏上游说之路,凭借着卓越的口才与精妙的谋略,辗转于各国之间。终于,在赵国,他的才华得到了赵肃侯的赏识。苏秦向赵肃侯详细阐述了合纵抗秦的策略:联合东方六国之力,共同抵御秦国的东进,如此方能保各国平安。赵肃侯被其说服,决定支持苏秦推行这一计划。
然而,苏秦心中却始终有一个担忧。他深知秦国的野心与实力,一旦合纵联盟尚未完全形成,秦国便发动攻击,那么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他急需一个能在秦国为合纵大业暗中助力的人,这个人不仅要足智多谋,还要对自己的计划有足够的理解和支持。思来想去,张仪的身影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苏秦派人暗中找到张仪,向他透露赵国的发展前景,暗示他若前往赵国,必能得到重用。张仪听闻昔日同窗相邀,心中满是期待。他想到曾经在鬼谷共同学习的日子,两人一同探讨天下局势,互相切磋谋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如今苏秦已然在赵国崭露头角,自己若能前去相助,定能成就一番大业。于是,他精心准备了名帖,怀着满腔热忱,踏上了前往赵国的路途。
当张仪风尘仆仆地赶到赵国,满心欢喜地递上名帖,期待与苏秦相见时,迎接他的却是无尽的冷漠。苏秦不仅迟迟不肯召见,好不容易见到面后,态度也极为傲慢。宴席之上,苏秦高坐主位,身边环绕着众多宾客,而张仪却被安排在角落,面前摆放的只是粗茶淡饭,与仆役的餐食无异。更让张仪难以忍受的是,苏秦当着众人的面,言辞犀利地嘲讽道:“我原以为你离开鬼谷后能有所作为,没想到如今却如此落魄。以你现在的样子,我实在难以相信你还有什么本事,也不想将你留在身边,坏了我的名声。”说罢,便命人将张仪赶了出去。
张仪如遭雷击,满心的期待瞬间化为愤怒与屈辱。他本以为凭借着同窗情谊,苏秦会伸出援手,助自己一臂之力,却没想到换来的是这样的羞辱。走出赵国外交馆舍的那一刻,张仪望着邯郸城的繁华街道,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让苏秦后悔今日的所作所为!他的目光转向西方,那里是秦国,是让六国都感到畏惧的强国。“既然你苏秦在赵国得意,那我就去秦国,让你看看我的本事!”张仪咬牙切齿地说道。
就在张仪踏上前往秦国的路途时,一个神秘人悄然出现。此人自称仰慕张仪才华,愿一路随行,为他提供帮助。在他的资助下,张仪顺利抵达秦国都城咸阳。神秘人还凭借自己的人脉,为张仪创造机会,让他得以面见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是一位求贤若渴的君主,当他听到张仪对天下局势的分析,以及攻打六国的谋略时,不禁眼前一亮。张仪侃侃而谈,从秦国的优势,到六国之间的矛盾,再到具体的军事策略,无一不分析得头头是道。秦惠文王大喜过望,当即任命张仪为客卿,让他参与秦国的军政大事。
就在张仪在秦国站稳脚跟后,那位神秘人向他道出了真相:“张先生,您有所不知,这一切都是苏秦先生的安排。他深知您才华出众,若直接邀请您相助,恐难激发您的斗志。所以故意用羞辱之法,让您前往秦国,为的就是在秦国为合纵大业留一条后路。苏秦先生希望,只要他在赵国推行合纵,秦国便不会轻易发动战争。”
张仪听闻此言,呆立良久。他回想起自己的求学经历,想起与苏秦在鬼谷的点点滴滴,心中感慨万千。“我自以为精通权谋之术,却没想到被苏秦算计得如此巧妙。他不仅看透了我的性格,更看透了天下局势。我不如他啊!”张仪长叹一声,随即郑重地对神秘人说道:“请转告苏先生,只要他在赵国一日,我张仪定不会让秦国攻打赵国。这份情谊,我记下了。”
从此,苏秦在东方六国推行合纵,张仪在秦国施展连横之术。两位鬼谷弟子,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在战国的舞台上演绎着属于他们的传奇,共同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公元前328年,咸阳宫的青铜鼎中腾起袅袅青烟,秦惠文君凝视着墙上巨大的列国舆图,目光如炬地停留在魏国的上郡。此时的秦国,历经商鞅变法二十余载,新军士气如虹,粮仓堆满陈粮,而魏国在河西之战失利后元气大伤,正是东进的绝佳时机。惠文君大手一挥,任命胞弟公子华为主将,张仪为随军谋士,率领五万虎狼之师直扑魏国蒲阳(今山西隰县)。
蒲阳城高墙厚,扼守着黄河与汾水交汇处的要道,是魏国防御秦国的重要屏障。魏军守将魏章深知此地战略意义重大,早已囤积三年粮草,城中三万精锐昼夜巡逻,城头布满强弩蒺藜。当秦军旌旗出现在地平线时,魏章站在箭楼上冷笑:\"商鞅当年强攻蒲阳,折损两万甲士无功而返,秦人这次又要碰得头破血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