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游北海暮苍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90章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洪荒:截教女仙,朝游北海暮苍穹,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且说世尊与如来二人各担其责,兵分两路。
如来赴天庭商取经事,世尊则筹备收徒事宜。
世尊出了极乐天,转身一步踏出,身影便已消失在茫茫混沌之中。
再出现时,已至西牛贺洲地界。
此地虽属佛门势力范围,然山野荒莽,灵气驳杂,远不及东胜神洲与南瞻部洲人杰地灵。
“佛法东传,根基在西。然此根基,亦需稳固,需一脉真传,承前启后。”
世尊立于虚空,俯瞰下方一片荒芜山峦,目光深邃如渊。
缓缓抬起右手,五指舒张,掌心朝下。
刹那间,地火风水四大本源之力自其掌心奔涌而出!
大地轰鸣,如同沉睡的巨龙被唤醒,一座巍峨山峰破土而出,拔地参天!
地脉龙气被强行拘来,化作九条灵光璀璨的龙脉,咆哮着钻入群山之下,滋养地气。
九天清灵之气如天河倒灌,洗刷荒莽,涤荡浊气,化作灵雾缭绕山间。
虚空之中,更有无数细密的金色梵文凭空生成,如同最坚韧的法则锁链,烙印在山川河流、一草一木之上,稳固乾坤,隔绝外魔!
更有无量金光自天穹垂落,如同甘霖,滋养万物生机。
不过盏茶功夫,一片钟灵毓秀、道光隐隐的仙家福地便取代了曾经的荒芜!
主峰形如心印,巍然耸立,灵机盎然。
世尊飘然落于主峰之巅,目视这新生山脉,没想到大名鼎鼎的方寸山,居然出自自己手中。
“心为灵台,灵明不昧,洞察万理,任持万法。心亦是方寸,一念起,万法生;方寸乱,则万法崩。此山,便名——方寸山!警醒世人,道在方寸灵台之间,守心即是守道!”
言罢,世尊并指如剑,对着主峰山腰一处光滑如镜的峭壁凌空虚划。
“嗤——!”
石屑纷飞,三个蕴含无上道韵的古朴篆字赫然出现——灵台山!
方寸既成,世尊自袖中取出一物,正是准提佛母所赠之菩提子。
此菩提子非金非玉,青翠欲滴,内蕴无量智慧光华,更沾染着佛门圣树的无上气运。
世尊屈指一弹,菩提子悬浮空中,散发出柔和清光。
“善哉。”
世尊口诵真言,一道纯粹至极、蕴含无上智慧与造化伟力的金光自其眉心射出,注入菩提子中!
“嗡——!”
菩提子金光大盛,滴溜溜旋转,形体急速膨胀、变化!眨眼间,化作一位仙风道骨、鹤发童颜的老道人!
此道人身穿月白八卦道袍,腰系水火丝绦,头戴莲花冠,手持一柄拂尘,银发如雪,长须垂胸,面容红润如婴儿,眼神却深邃如古井星空,慈和中透着洞察世情的智慧。
正是世尊以无上大法融合儒释道三家精义、应运而生的化身——须菩提祖师!
世尊看着眼前这具与自己本源相连却又气质迥异的化身,微微一笑。
自身则化作一道最为纯粹、凝聚着一切智慧功德的本命金光,倏然没入须菩提祖师的眉心祖窍!
“嗡——!”
金光入体,须菩提祖师周身气息骤然圆满!
一股浩瀚、中正、包容万象又深不可测的道韵弥漫开来,瞬间笼罩了整个方寸山!
其眼中智慧之光流转不息,既有世尊历劫修持的佛门真谛,又融入了新生的道家逍遥与儒家方正。
过去、现在、智慧、慈悲、逍遥、规矩…种种看似矛盾的特质,在其身上达成了完美的和谐统一。
“吾名,须菩提。
此刻菩提祖师,立于方寸山,身形飘渺。
接下来便是依托方寸山开辟三星洞天。
菩提祖师双目微阖,并非在沉睡,而是在聆听大道之音,捕捉那冥冥中属于此地的“心”之真意。
蓦地,祖师双眸睁开。
那眼中并无摄人精光,只有一片澄澈明净,倒映着尚未开辟的混沌,却又仿佛穿透了万古时空。
其并未言语,只是缓缓抬起右手,食指与中指并拢,朝着前方那片最浓郁的核心,轻轻一点。
这一指,点出无声惊雷!
指尖所触之处,一道纯粹到极致的清光骤然爆发,并非爆炸的蛮横撕裂,而是一种温润却又无可阻挡的“分开”。
清浊二气在光芒中自然分离,清者上升,化作缕缕带着道韵的云霞;
浊者下沉,凝结成坚实温润的玉色地脉。
空间如画卷般徐徐展开,无形的边界被温柔而坚定地界定出来。
“定!”
祖师口中轻吐真言,声音不高,却蕴含无上法则之力。
那刚刚开辟、尚在细微震荡的天地瞬间稳固下来。
法则之链如无形的丝线,自其袖中流淌而出,编织入新生的天地间,稳固了空间,定下了时间流转的刻度。
此时,祖师目光流转,望向那初生的天穹。
其左手拂尘轻扬,拂尘丝线根根晶莹,牵引着九天星河。
一点、一勾、一捺……动作行云流水,带着难以言喻的韵律。
只见一道柔和如水的月牙形清辉自拂尘尖端流淌而出,悬于东方天际,并非实体明月,而是纯粹道韵凝聚的“斜月”之象,清冷孤高,散发着洗涤心神的光华。
紧接着,祖师并指如剑,朝着那“斜月”下方、新生大地的核心处,虚空连点三下。
“嗡!嗡!嗡!”
三声清越的颤鸣响起,如同大道和鸣。
三点璀璨如星辰的光点应声而现,并非炽热骄阳,而是温润内敛的“心”之精华。
三点星芒呈三角之状,稳稳落于一片刚刚汇聚成型的、形如心窍的澄澈湖泊中央,湖面如镜,将斜月三星尽收其中,光晕流转,交相辉映。
“斜月三星洞,立。”
祖师收回拂尘,飘然落入斜月三星洞中。
洞天之内,别有乾坤:
穹顶星河流转,地面玉髓铺就,奇花异草吐纳灵机,仙鹤灵猿悠然自得。
一座古朴典雅的道观依山而建,背靠主峰,面向心湖。
道观以青玉为基,琉璃作瓦,飞檐斗拱,并不追求金碧辉煌,却处处透露出大道至简的韵味。
道观大门上方,一块非金非木的匾额上书四个蕴含道韵的古篆——天外仙宗。
两边一副对联,上书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门前有九级白玉台阶,台阶两侧生有瑞草祥芝。
菩提祖师不再看那已定型的天地法则与玄妙景致,身形微动,如一片无重量的云絮,飘然落入那依山傍湖而建的古朴道观之中。
洞天初辟,万物初生,灵气如潮汐般涌动,却又在祖师踏入的瞬间,被一种无形的“静”所抚平
。这“静”并非死寂,而是蕴含着勃勃生机的“定”,是大道运转最核心的韵律。
祖师于主殿中央的蒲团上盘膝而坐,不言不动,与这新生的洞天彻底融为一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