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53章 产品知识差远了,职场新人之外贸员,羽衡,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外贸公司还有一项基本功就是外贸单证业务。外贸单证是外贸公司发货的凭证,也是外商付款的依据。事关外贸业务的结算,一点儿都马虎不得。
在外贸专营时期,单证业务开始不受重视。后来吃了很多亏,吃了很大的亏,才发现外商比外贸公司工作态度更认真,外贸单证有一点儿差错都不行。
为了加强单证业务管理,外贸公司成立了与业务科室并立的单证科,在外贸业务的鼎盛时期,外贸公司的单证科就有几十人之多。
贾勇不是外贸科班出身,做单证的功夫就不够。华艺国贸公司是新外贸公司,没有专门的单证科,单证业务都要外贸员自己做。
那个时候还没有电脑,外贸单证都是用打字机敲出来的。贾勇记得,师父陈淑娜让他做的第一份外贸合同,他打了九遍,敲作废了八份合同。贾勇怕师父陈淑娜责备他,吓得直冒汗。师父陈淑娜安慰她说,她刚当外贸员时也这样。
贾勇是他们同期进华艺国贸公司的大学生中,第一个培养出来的外贸人才。他和其他八个外贸员比起来,外语的能力要弱一些。特别是不能跟学俄语的王鹏比。但贾勇从一毕业就跟着师父陈淑娜做业务,他对外贸业务的熟悉程度又是其他八个外贸员没法比的。
外贸工厂在开始做外贸业务的时候,大量招聘高校的外语系毕业生。效果不好。外贸工厂就跟高校提出,外语系的学生不好使,需要既懂外语,又懂外贸的大学生。
高校还真就根据外贸工厂的建议修改了专业设置。于是就有了外语外贸专业。贾勇的同事张志强在广州读的就是外语外贸专业。
张志强到华艺国贸公司工作后,季总安排陈淑娜带他,陈淑娜这样的老外贸员却觉得张志强不是干外贸员的材料。那就不是带徒弟,更像是带幼儿园的小朋友,得不眨眼珠地看着。
季总无奈,只好把张志强安排在了财务部。像张志强这样的学外语外贸专业的大学生在外贸公司里转行的也有很多。可见培养一个外贸人才,不是学校教育能够独立完成的。
外贸交易惯例可以教,语言可以教,但是产品知识是教不了,也教不完的,完全要靠外贸员自觉主动学习。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贾勇工作以后,做过皮夹克,他留意工厂里师傅的选料下料过程,能分辨出皮料质地的好坏,能从工厂送来的货里挑出毛病。
贾勇还跟关先生和老周做过日杂百货,一路上关先生教了他不少东西。贾勇跟叶先生做过陶瓷,工厂里的各个环节他都走遍了,跟工厂的外贸科长详细了解生产加工的全部工序。出了几批货以后,他差不多已经是半个专家了,能跟做了一辈子陶瓷的叶先生聊得头头是道,让叶先生惊讶不已。
就是没做过的业务,贾勇也留意产品方面的知识。同事魏振做了羊绒出口业务以后,贾勇经常向他请教羊绒业务知识。方田穿的羊绒大衣和羊绒衫,贾勇一搭手,就能说出含绒量。怪不得方田说,她和贾勇同样进了外贸公司,但她的产品知识比贾勇差远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