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这倒是与我的方法不谋而合呀
眼魔的秋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9章 这倒是与我的方法不谋而合呀,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眼魔的秋波,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徐光启在天津做农业实验,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看番薯能否在北方种植。
所以他很清楚番薯的生长期。
他在天津做农业实验,当然也尝试培育过早熟种的番薯,可惜收效甚微。
当时从吕宋引进的番薯,在南方的福建、广东等温暖地区已得到推广,
但却尚未大规模进入北方,主要就是因为气候限制。
从南美引进的红薯生长需4-6个月无霜期,在明末小冰期的北方是很难达到高产的。
而永乐大帝湾的气候比天津还要恶劣,所以徐光启很难相信番薯能在这里实现高产。
特别是生长需要4-6个月无霜期的番薯,在这里能免受霜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至于高产,他是真的不敢想象。
所以当郭怀一说,永乐大帝湾有早熟品种的番薯,徐光启不吃惊才怪呢。
而且他问郭怀一是从何处得来的早熟品种的番薯,
就说明他根本不相信永明镇能在短短六年内培育出早熟品种的番薯。
“我们种的番薯,是少爷从平户英国商馆的考克斯先生那里买来的。”
郭怀一看了一眼李国助,说道,
“所以我猜测应该是从英格兰来的吧。”
“郭小友说的对吗?”徐光启立马看向李国助。
“呃……这我也没问过考克斯啊……”
李国助呲牙一笑,赶忙为自己开解道,
“不过我觉得,考克斯的番薯十有八九是从英格兰带过来的。”
“在欧洲,番薯是1526 年被西班牙人从西印度群岛引入西班牙,”
“进而传入意大利,再经意大利传到了奥地利、德国、比利时,接着传入英国。”
“到如今,英国种植番薯没有一百年也该有七八十年了。”
“英国那地方纬度较高,总体上还是比较冷的,跟辽南十分相近。”
“所以适应了英国气候的番薯能成为早熟品种,倒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在今天之前,他还从来没想过自己从考克斯那里弄来的番薯到底是什么品种呢。
只记得自己在1616年种的一亩番薯,是在种下四个月以后收获的。
若按这个时间算,应该是中熟品种才对。
至于李国助说英国培育出了早熟品种的番薯,就纯属是他自己的推测了。
事实上在英国,红薯的种植规模从未达到与土豆一样对饮食产生重大影响的程度。
从南美引进的番薯喜温暖气候,需15c以上的气温才能正常生长。
而英国的年平均气温约为8c至12c之间。
这还是现代的数据,在明末小冰期只会更冷。
所以番薯在英国的种植量一直较少。
虽然不能排除英国农民改良红薯品种的可能,
但与土豆相比,他们对改良红薯品种的热情肯定不会太高。
然而郭怀一却说,自己种的就是李国助从考克斯手里弄来的番薯。
那就说明,英国无意间还是培育出了耐寒耐旱且早熟的红薯品种。
但即使如此,红薯也没有在英国得到像土豆一样的推广。
“嗯……你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
徐光启捻着胡须沉吟道,突然又问郭怀一,
“那除了品种外,你们还有别的办法确保番薯的产量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