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十八子与鼻烟壶
陈歌的锤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63章 十八子与鼻烟壶,四合院:何雨柱的年代生活,陈歌的锤子,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何雨柱吃完晚饭在中院坐了会儿,然后去了王小波的那个小屋子。
这小子在他小院子门口挂了根儿细线,这才招呼何雨柱进屋准备看他最近得到的东西。
那根细线就是普通缝衣服的线,一头横在小院子的月亮门中间,就是一个成年人膝盖的高度,另一头连着屋里的一个小铃铛,这样有人进院子碰到线,两人马上就能知道。
为了让王小波有点眼力劲儿,别啥破烂儿都往回拿,也怕他错过好东西,所以何雨柱先是托人给他找了本冯先铭写的《中国陶瓷》。
70年的时候,庄仲平出版了一本《收藏的秘密》,里面有不少专业知识,何雨柱也给他搞了一本。
也是在70年的时候,《文物》、《考古》、《考古学报》恢复出版,王小波偶尔也能得到一本,所以这小子现在已经不是当初啥也不懂的时候了。
王小波关好门,从床底下他的百宝箱里拿出个小盒子来,然后小心翼翼的放到桌子上,拍了拍盒子神神秘秘的问:“柱哥,你猜弟弟最近给你收了点啥有意思的东西?”
何雨柱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怕贸然动手会损坏东西,也没从他手里抢过来,而是掏出一颗奶糖砸向王小波,笑骂道:“少特娘的跟我卖关子,这么一个小破盒子能有什么好东西?快给我看看。”
王小波一把接住砸过来的奶糖,剥开糖纸把糖塞嘴里,又把糖纸抚平放旁边,这才打开盒子调转方向推到何雨柱面前。
这小子屋里的灯泡瓦数不足,光线不是很好,何雨柱带着疑惑低头定眼儿一看,发现盒子里的是一条十八子的手串,另外还有四五件用布抱着的小东西,体积都不大,被这小子利用盒子不大的空间都塞到里边儿,也不知道是什么。
何雨柱先把那串手串拿出来,材质是木头,看样子好像是沉香,黑不黑灰不灰的,不过上面却镶着金银点,一个个小金点儿凑成寿字或者福字。
这手串保养的不错,佛头、背云这些配饰都还在,正因为有了镶嵌,让原本灰扑扑的木头珠子显得高大上了不少。
王小波看何雨柱拿起手串,笑着介绍道:“柱哥,这是一串乾隆年间宫廷造办处出来的打金银点福寿字奇楠沉香十八子,看这品相不错吧?还有那盒子,您别看瞅着不咋地,可也是清宫盒,我估摸这盒子就是这个串儿的原来的盒子。”
何雨柱大为震撼,因为他上辈子在抬苝的博物院看到过一串跟这个差不多的,只不过那串上面的配饰华丽的多。
这东西可比A779偷自己的那串橄榄核雕手串牛哔太多了,等自己老了手上盘这么一串儿,绝对是广场舞人群中最靓的仔。
何雨柱拿起手串翻来覆去看了看,这串珠子已经有皮壳了,说明这肯定是串老东西,他从手串上移开目光,看向王小波问道:“好东西,这多少钱收的?”
王小波扬扬脑袋得意的道:“多少钱?没用钱,这是我用不到二斤麦芽糖跟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子换的,估计是他家里头藏好的,让这小子偷出来换糖吃了。”
何雨柱点点头,一本正经的夸奖道:“做的不错,他家能藏这种东西说明不老实啊,这家人没准儿是咱们的阶级敌人,而且这东西放他家里没准儿还会给他家带来危险,咱们用糖换过来也算是做好事。”
何雨柱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无耻样子把王小波说的一时愣住了,嘴里的糖的差点掉了出来。
王小波愣了几秒,这才跟何雨柱比了个大拇指,一脸佩服的道:“柱哥你真行,你这么一说我马上感觉到自己胸前的红领巾都更加鲜艳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