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落的记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73章 吐蕃道的展望,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飘落的记忆,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如今的长安新城。

早已是常住人口逾百万的国都。

不论是人口规模,城池建筑,还是巨城运行、管理。

放眼九天之下,一骑绝尘。

妥妥的天下第一城。

宽阔平坦的水泥街道,绿树荫荫的青石、鹅卵石人行道。

公共茅厕,垃圾站,垃圾箱。

利用石炭取代柴火的煤炉灶。

物美价廉的公共马车,人拉黄包车。

还有前所未见的两轮自行车。

数条人工渠引水穿城而过。

解决城内用水的同时,还带来便利的水路交通运输。

并在中央瑶池园形成“南、北瑶池”两处人工湖。

每一桩。

每一件。

都让一众使者眼界大开,直呼仙境。

长安城和他们的王城比起来。

还真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无形中。

众人对中原王朝的认可又加深了许多。

华夏文化悠久璀璨,引领天下的观念由然而生。

……

在热闹喜庆的氛围之中。

大周百姓兴高采烈地度过了天元十七年。

迎来崭新的天元十八年。

正月十五。

元宵节过后。

各国使者开始陆续离京回国。

象雄王和苏毗王,以及朝廷任命的一应吐蕃道官员也启程上任。

宇文衍下诏于青海道,蜀川道征募府兵两万。

远赴吐蕃道治所逻些城。

归于总管麾下,镇守雪域高原。

另外。

朝廷拨款一百万贯,皇宫内库再出五十万贯。

工部派遣能工巧匠同赴高原。

按照一级城池的规模营建逻些城。

同时。

给永驻吐蕃道的宇文盛修建越王府。

宇文衍给吐蕃道的发展制订了详细的发展方略。

首先便是坚定不移地宣扬“凡人道”,传播华夏文化。

在羽化仙宫的统领下。

不断发展“三十六洞天”和“七十二福地”。

以“凡人道”教义,赋予一众“神山”、“神湖”以神秘色彩。

把雪域高原打造成天下道众信仰、崇拜的——“圣地”。

在此过程中。

加大对南方泥婆罗,天竺等邦国。

以及西面吐火罗,河中地区,西突厥。

甚至更远的波斯,大食,东罗马等国家、部落的传道力度。

以“凡人道”投石问路,作为华夏文明向域外扩展的先驱。

其次。

废除农奴制后,推行均田令。

能够从事农耕的地区。

朝廷给予农具、技术等支持,帮助其发展农业。

适合放牧的区域,则分配草场。

大幅度降低赋税比例,实行休养生息之策。

宇文衍相信。

此举一定能够获得雪域高原百姓发自内心的感激。

大周天子让他们摆脱农奴身份,从此获得自由身。

虽说封建社会的自由身也受诸多限制。

但比起毫无人性的农奴制来,那就是天大的再造之恩了。

再者。

就是大力发展商业贸易,扶持当地相关产业。

这些年来。

象雄、苏毗二部,和中原的商贸中尝到了甜头。

其中。

牦牛制品:包括活牦牛,牛肉干,皮革,酥油。

以及良马,氆氇,萨乐香,玉石等。

是最为主要的几种贸易商品。

氆氇是一种羊毛织物,是雪域高原传统衣着材料。

纺织而成的床毯,地毯,深受中原富贵人家的钟爱。

产于高原上的良马,被认为是古“秦马”。

即后世所说的“河曲马”。

混有波斯马,大宛马,突厥马的优良基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快穿从魂穿六零开始

木子李家家

无上神眼

谷小谷

界海梵辰

念经的小子

末世:开局推倒病娇校花

第九物语

赌石之财色无双

浪迹天涯带着刀

万物为契

攀龙附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