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余音绕梁
迷茫期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0章 余音绕梁,【清穿】之太子拿了黛玉剧本,迷茫期中,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余音绕梁
胤礽还礼,颈间的哈达在晚风中轻轻飘动。</p>
小狐狸也学着他的样子,前爪交叠,朝两位老人恭恭敬敬地拜了三拜。</p>
离开时,老夫妇一直站在蒙古包前挥手。</p>
走出很远,胤礽回头望去,还能看见那抹蓝色的身影在暮色中伫立。</p>
小狐狸扒着他的衣襟,嘴里还嚼着老奶奶给的奶条,含混不清地说:“宿主,他们真好...”</p>
“是啊。”胤礽轻抚颈间的哈达,指尖拂过上面细密的纹路,“牧民们的祝福,是最珍贵的礼物。”</p>
远处的山脊上,暗卫们默默注视着这一幕。</p>
年轻的暗卫突然小声说:“头儿,我突然明白为何万岁爷总说,太子殿下最像年轻时的他了...”</p>
胤礽背对着他们挥了挥手,白马驮着一人一狐奔向远方的小丘。</p>
*</p>
登上高处后,整个草原尽收眼底。</p>
远处是连绵的雪山,近处是蜿蜒的河流,成群的牛羊像珍珠般散落在碧绿的绒毯上。</p>
“真美啊。”胤礽轻叹。小狐狸蹲在他肩头,难得安静地望着这片天地。</p>
风吹起少年束发的缎带,与狐狸的银毛交织在一起,在阳光下闪闪发亮。</p>
胤礽解开蹀躞带上的荷包,取出支短笛。</p>
这是离京前三阿哥偷偷塞给他的,说是路上解闷用。</p>
笛声清越,在旷野上回荡,惊起一群云雀。</p>
胤礽修长的手指轻轻抚过短笛,指尖在笛孔上方悬停片刻,似乎在感受风穿过指间的韵律。</p>
这支紫竹短笛做工并不精细,笛身上还有几处未打磨平整的竹节,却自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意趣。</p>
他将笛身抵在唇边,先试了试音。</p>
一缕清风般的单音飘出,惊得小狐狸竖起了耳朵。</p>
胤礽垂眸浅笑,修长的手指在笛孔上翩然起落,第一串音符便如雪山融水般倾泻而下。</p>
那笛声初时如清泉漱石,泠泠淙淙地漫过草原。</p>
几个正在饮马的侍卫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水囊悬在半空都忘了放下。</p>
笛音忽又一转,化作春风拂柳的柔婉,带着几分江南水乡的缠绵,却又不失北地的清朗。</p>
小狐狸呆呆地蹲坐在草地上,金瞳里映着胤礽被阳光勾勒的侧影。</p>
胤礽吹到动情处,纤长的睫毛微微颤动,在如玉的面容上投下浅浅的阴影。</p>
他束发的缎带被风扬起,与笛尾垂落的杏色流苏交织在一起,在朝阳中泛着柔和的光。</p>
笛声渐高,似有云雀振翅。</p>
果然,不远处的草甸上惊起一群云雀,扑棱棱地飞向碧空,竟像是追着笛音而去。</p>
几个年长的侍卫面面相觑——他们跟随太子多年,竟不知殿下笛艺如此超绝。</p>
忽然曲调一变,化作《折柳》的调子。</p>
这是京中流行的送别曲,此刻在塞外吹来,却莫名多了几分辽阔苍茫。</p>
胤礽的指尖在笛孔上灵活起落,时而如蜻蜓点水,时而似蝴蝶穿花。</p>
那笛音时而高亢入云,时而低回婉转,将离愁别绪吹得百转千回。</p>
老牧民抹了抹眼角,用蒙语喃喃道:“这是长生天赐予的歌声啊...”</p>
笛声渐渐低缓,似游丝般袅袅飘散在晨风中。</p>
最后一个尾音落下时,整个草原都安静得出奇。</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